2025年10月24日,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承德答卷系列新闻发布会——承德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主要规划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水源涵养生态支撑能力更加稳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荣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PM2.5年均浓度保持全省第二,环境空气质量在168个城市中的排名创历史最好水平。2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标率双100%。滦河、潮河生态补偿累计获得17.6亿元,排污权交易总额突破0.39亿元。营造林840万亩、修复退化草地1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019.3平方公里,入京入津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
主导产业支撑能力切实增强,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坚实。清洁能源产业方面,总装机容量达到2400万千瓦,全球最大的360万千瓦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抽水蓄能项目总规模达到千万千瓦级,位居全省第一;钒钛新材料产业方面,伴生元素高效综合利用取得突破,高纯钒、钒钛特钢、全钒液流电池、高端中间合金等产品跻身全球价值链高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大关,成功构建集资源开发、创新研发、加工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文旅康养产业方面,建成文旅项目52个,A级旅游景区达到52家,温泉旅游实现游客花费突破50亿元。金山岭国际滑雪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一号风景大道入选全国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争创滦平、宽城2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平泉食用菌、隆化肉牛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承德山水”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高,建成京津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腰痛宁组方及其药物炮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颈复康颗粒等4个品种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特色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清洁能源装备链条不断延伸拓展,明阳、远景等行业龙头聚集落地,仪器仪表集群化、智能化形成国内示范标杆,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融入京津冀产业链条;大数据产业方面,“京北数谷”初具规模,构建形成省市县三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产业数字化转型向更深层次、更多领域迈进,绿色算力成为产业新名片。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协调。建成148万亩高标准农田;8个县市先后获评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县;全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3家,农产品加工比值达到1.3:1。创新实施“1355”工作法,累计实施各类帮扶项目6483个,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全市无一户返贫致贫。构建“一核、两区、三带、多廊、多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改造老旧小区548个,建成棚户区安置房7901套。实施县城建设重点项目199项,平泉、宽城、滦平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
扩大内需战略有力实施,经济发展动力更加充沛。自创并培育“全承钜惠”促消费核心品牌,累计筹集资金超1.3亿元,2024年以旧换新专项行动争取补贴3.17亿元,直接拉动消费近25亿元。投资和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争列省重点建设项目130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超2600亿元,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重大项目517个、资金200亿元。服务业体系高水平发展,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6个、乡镇商贸中心143个。平泉获评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
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更加深入。联合京津打造16条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擦亮京北旅游“金名片”。积极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协作体系,累计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68家,铸就“京津研发、承德转化”新图景。深化人才共育,与京津共建省级科技研发平台11家、省级创新创业团队12家,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全市37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建成23个京津冀医联体,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基建共通,实现1小时抵京、2小时至津石、3小时通达环渤海城市群,市域铁路、高速、机场“三网”无缝衔接。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更加美好。民生工程扎实推进,20项省市民生工程顺利完成任务。促进就业持续发力,持续深化“紫塞就业创业提质行动”,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2.6万人。基础教育扩容升级,着力实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3”系列政策,累计实施义务教育扩容提质项目75个,新增普惠学位9692个。社会保障持续夯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失业保险金标准持续提高。
(责编摄影:王占平)
上一篇:
抱歉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5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暨项目发布会:开启新程,共筑荣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