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垦清除腐败“污染源”修复政治生态 从亏损1亿到盈利超2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灵娜
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92亿元,同比增长6.3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6.35%;由2017年亏损近1亿元,到2021年盈利超过2亿元;企业效益持续提升,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提起甘肃省农垦集团的新变化,集团职工自豪不已。变化背后,离不开持续修复净化的政治生态。
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甘肃省纪委监委把惩治农垦系统腐败问题作为推动中央巡视问题整改和国有企业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重大政治任务,依规依纪依法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职务违法和犯罪案件。从思想政治、制度机制、纪律作风上“起底”农垦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拉起“警戒线”,释放对国有企业全领域无死角正风反腐的强烈信号,维护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深耕农垦多年,却视特药领域为“自留地”、热衷资本市场运作,“农”字当头的企业撂荒了主责主业
2019年8月以来,不到三年时间,甘肃省纪委监委查处了省农垦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树军,原党委委员、总经理何宗仁,原党委副书记张金虎等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生产经营、工程承揽、药品销售代理等方面谋取利益;多次接受请托后,违规将国家赋予的专营业务交给民营企业经营……去年8月,何宗仁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挪用公款案一审开庭。
农学专业毕业后,何宗仁从科研中心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总经理。由于长期深耕特药行业,成为集团领导后又分管特药行业,他视农垦特药领域为“自留地”,不仅不落实国家特药经营管理规定,整改特许经营权问题不力,反而伙同不法商人挖国有企业“墙角”,侵蚀国家和企业利益。
甘肃省纪委监委办案人员告诉记者,作为国家指定的特药生产及专营单位,省农垦集团本具发展先机。但何宗仁等人无心将特药行业做大做强,与不法商人勾结后,单位变成了“烂摊子”。
杨树军是生于农垦、长于农垦的“垦二代”,上世纪七十年代参加工作后,从一般职工成长为“一把手”。他不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农垦改革决策部署,无视省委巡视整改要求,错失改革发展良机,导致农垦历史遗留问题堆积,群众反映强烈、上访不断。
1983年入职农垦的张金虎,担任副总经理后分管资本运作和下属公司上市工作。他却痴迷炒股,常以“股神”自诩,打着“企业行为”幌子,将国有企业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在股票定向增发中上下其手,大肆贪污受贿,导致省农垦集团错误决策违规投资股票经营,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农”字当头的企业却撂荒了主责主业,问题在于省农垦集团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突出。集团原党委党建责任制落实不力,2005年起连续12年未组织召开党代会、未组织换届,有的下属单位党委书记、纪委书记长期空缺。
集团原领导班子成员权力过于集中,也是问题症结。他们规避监督、私欲膨胀、作风霸道,由党组织、监事会、职代会、工会构成的内控监督体系有名无实,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党内监督软弱无力,内控制约机制失效,民主监督形同虚设。
查办何宗仁案件时,办案人员发现由风及腐、由风变腐、风腐一体现象明显。集团原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官僚主义严重,带头搞特权讲排场,作风建设流于形式,系统上下请客送礼、奢靡浪费、拉帮结派等靡然成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问题频发,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杨树军、何宗仁、张金虎等人严重破坏农垦系统政治生态和经营管理秩序。一段时期内,班子不思农业发展大计,热衷于搞副业、搞资本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他们为一己私欲,最终导致集团贻误发展良机,企业改革发展严重滞后。
起底农垦系统突出问题,横向严查涉案班子腐败,纵向深挖特药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领域问题
“从案件查办情况看,农垦系列腐败案件涉及农垦多个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带有明显的行业系统特点。”甘肃省纪委监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专案组研判农垦系统职能、权力、资源等关键部门和环节,在工程项目、特药领域、产品采购、资源处置、干部岗位调整等方面深挖细查违规决策、靠企吃企、利益输送、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腐败问题和线索,全面起底农垦系统突出问题。
横向层面上,以省农垦集团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严肃查处涉案班子成员腐败问题,肃清农垦系统政治生态“污染源”。鉴于杨树军、何宗仁深耕农垦系统多年,专案组围绕他们分管主抓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特药经营管理、国有资源处置等领域展开全面审查调查,查清了他们大肆敛财及滥用职权问题。
纵向线条上,以特药领域经营管理、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国有资源处置为主线,严查下属公司领导干部腐败问题,重点查处了农垦特药领域“硕鼠”、借上市公司股票增发和药品代理授权攫取国家利益的“蠹虫”、在工程项目中寻租权力和私分国有资产的“蛀虫”等,肃清了农垦干部队伍。
对何宗仁开展审查调查后,专案组教育引导他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违纪违法问题,深刻思考其所在岗位、部门、领域的制度漏洞、权力运行薄弱环节,以及分管领域企业经营发展的短板弱项,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反思意见和建议。
为全面剖析农垦系统系列腐败案件发生原因,甘肃省纪委监委深入查找腐败背后制度漏洞,找准权力运行薄弱环节,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保障企业健康平稳持久发展。去年下半年,该省纪委监委第十一审查调查室会同省农垦集团党委和纪委,开展农垦系统系列专案“后半篇文章”调研。
企业发展情况好不好,干部职工最有发言权。调研点面结合、深入一线,采取走访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深入省农垦集团及其下属上市公司、农场企业等十多家单位,广泛听取农垦系统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
“经济发展严重受阻”“国有资产和群众利益严重受损”“企业改革发展错失良好机遇”……从调研情况看,农垦系统政治生态和经营管理秩序被严重破坏,农垦各项事业遭受严重创伤。
“我们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真实准确地掌握农垦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体制机制运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及干部职工精神状态等情况,找准企业政治生态建设和经营管理秩序的监督治理关节点。”第十一审查调查室有关办案人员告诉记者,既要查清系列腐败案件的表象特征,更要深挖问题背后的根源实质,为开展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打下坚实基础。
把握农垦系统特点和规律,找出问题症结,确保农垦企业走好转型改革发展新路
农垦系统是我国在特定时期创造出的企业管理体制。创建于1953年的甘肃农垦,管理体制历经农垦、军垦、省农垦局、省农垦总公司,2002年整体改制为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纳入省政府国资委监管范围。
伴随着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的深化,各地农垦大局和谐稳定、改革成效逐步显现,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个别农垦企业仍存在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
在农垦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破坏企业治理、损害企业利益、阻碍企业发展的严重腐败问题。农垦企业效益下滑,有的甚至出现严重亏损,农垦企业党员干部、涉改职工举报不断,影响了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以甘肃省农垦集团为例,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方面,需要持续加强;由于历史包袱较重,改制遗留问题、股权纠纷问题等还未完成整改,各类风险问题尚未出清;由于农垦下属部分企业基础条件较差,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偏低;干部队伍和人才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部分下属企业干部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偏低,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阶段,新旧规章制度混杂,部分规章制度严重滞后或缺失,也是农垦系统一度面临的问题。
办案人员称,甘肃省农垦集团原领导班子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不力,企业现代治理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部分规章制度严重滞后或缺失,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导致企业经营管理秩序混乱,监督监管方面存在大量漏洞,制度执行力大打折扣。杨树军等人有了可乘之机,逃避他律,放弃自律,出现“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的特权乱象。
农垦系统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体量庞大、相对封闭、使命特殊、涉足领域广、历史遗留问题多等特点。甘肃省纪委监委高度重视农垦企业发展问题,严查其中腐败问题,深入开展警示教育,确保农垦企业在转型改革发展的新路上走稳走好。
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推动问题整改与农垦高质量发展相结合
自甘肃省委对省农垦集团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后,新班子积极完善机制体制,谋划改革发展方向,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面对遭到严重破坏的政治生态、复杂严峻的经营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新班子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工作突破口。
集团新一届党委及时通报省纪委监委对杨树军等人审查调查、开除党籍和公职的决定,并制定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刻汲取教训,净化腐败滋生土壤。
为实现警示教育“全覆盖”,省农垦集团既对集团层面、分(子)公司、车间、班组警示教育一贯到底,又紧扣管理、投资、营销、采购、物流等生产经营各环节各领域特点,开展全方位个性化警示教育。
“担任董事长以后,开始得意忘形,私欲不断膨胀,任性专权弄权,不按规矩、不按程序办事,擅权、滥权最终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杨树军在警示教育片《国企蛀虫》中忏悔,“类似我这种情况的人,不管职务高低,要赶紧悬崖勒马,警钟长鸣,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千万不能再做对不起党、对不起组织、对不起职工的事。”
甘肃省纪委监委坚持把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协助职责统筹起来,把监督体系与治理体系对接起来,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
在正风肃纪反腐过程中,甘肃省纪委监委注重发挥“室组企地”联动监督合力。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在办案程序、措施使用、办案技巧、定性量纪等方面的指导,建立线索移送、委托初核、指定市州管辖、联动调查、协调移送等运行机制,提高办案质效,加大对违纪违法和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另一方面,发挥省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室掌握信息全面、协调各方便利的优势,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与国资国企监管部门联系紧密的优势,以及省农垦集团纪委熟悉企业生态、掌握监督对象具体情况的优势,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共同开展调研督导、审核情况报告。4年来,甘肃省农垦集团103名处级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惩是为了治。在甘肃省纪委监委督促推动下,该省农垦集团纪委做深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组织召开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专题民主生活会,建立整改落实工作台账,确定六大类20项37个重点任务清单,并制定政治生态评估研判办法。集团纪委在剖析违纪违法案件主要涉案人员及重要关联人员案情特点,分析资金线、人员关系线和业务线后,认真查找制度漏洞,督促制定和修订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等196项制度,织密织牢企业管理和风险防范制度笼子。
为鼓励企业领导卸下思想包袱,积极担当作为,甘肃省农垦集团出台了领导人员尽职合规免责实施办法,鼓励引导全体干部职工逐渐从农垦系列腐败案件负面影响中走出来,大胆干事创业,将精力集中到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上。
如今,甘肃省农垦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今年已经与8户企业签订责任书,落实省里下达的3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和17.5万吨产量任务,目前种植任务已完成。
“我们把问题整改与推动农垦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政治生态不断好转,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甘肃省农垦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省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建议,经过新一轮整改,10个问题已完成即知即改。今后将紧盯整改工作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持续保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常态化抓好问题整改。”
上一篇:
盗窃嫌疑人被小区保安追赶时溺亡 家属索赔158万元
下一篇:
刷单涉嫌虚假宣传 “寄拍模特”模式存在哪些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