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容

政策扶持、高校助力,多数大学生有过创业意愿

2022-07-19    作者:未知    来源:新京报

  “对符合条件的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10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遴选一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和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分别给予60万元和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近期,北京、江苏、山东等多地发布相关政策,为大学生提供多层次创业服务及支持。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曾公布一组数据,2020年,通过对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的创业数据与全国高校学生学籍学历数据比对,2015届—2020届毕业生中共有创业大学生54.1万,其中毕业生44.4万,在校生9.7万。

高校为学子创新创业提供“沃土”

    中国传媒大学近日公布了两项“双创”竞赛入围名单,其中,“上线了,中轴!中轴线数字文创产品、古旧物件虚拟交易平台”、“红色老旧电影AI修复平台”等56个项目入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赛网评。

    近年来,中传的大学生参加“双创”竞赛的项目逐年增加,学生积极性高,离不开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这几年的工作积累。

    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执行主任闫玉刚介绍,在推进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的时候,会具体结合传媒院校的特点。“我们不是单纯说培养了多少创业者,体量达到多大,而是要调动学生自身的兴趣和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起来,这就是所谓的融创。”

    在创业实践中,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成为青年创业者们面临的问题,也关系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创业成功的几率。针对这些问题,各高校也在为学子培育创新创业的“沃土”。

    例如,清华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围绕创业方法论、创业模式、创业领导力等多方面主题授课,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型创业常见模式、过程,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与创业技能。还设立了面向不同人群的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启·创”计划、“清华创+”等。此外,为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清华大学重点打造了“未来兴趣团队”、“创客空间”、“X-lab”、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等多个平台。

    再如北京交通大学,为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该校依托学校轨道交通优势特色学科等资源,多举措为高校学子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建多家实训、孵化中心,设立多个专项扶持基金……形成了新工科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该校共533支团队报名,3402人参与。

    闫玉刚介绍,“双创”不能只停留在计划书、创业设想这一步,近年来,学校多渠道沟通,和社会单位形成合作关系,比如和媒体、创业咨询公司、文创企业等共同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其中既包括项目孵化,也有路演辅导等服务,把有价值的项目稳定下来,继续孵化。闫玉刚坦言,在孵化方面,中传还在探索中,目前孵化能力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也是受制于没有专项投资基金支持,仍依靠以单个项目找投资人、企业的传统方法,孵化效率不高。

    闫玉刚强调,中国传媒大学在双创教育中要培养的是创业者和企业家,不但要有项目转化能力,还要弘扬正能量、在行业领域中有创见,能够引领和影响行业发展。他举例说,学校今年在“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有五项获得金种子项目,其中“起舞元宇宙”项目拥有技术专利,该技术在数字传媒领域领先,具有一定的引领性。

十年来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十年来,教育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明确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2012年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必修课,出版统一教材,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评估指标。

    从2015年开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深化。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2015年,针对上述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随后,北京、上海、福建、贵州、内蒙古等大部分省份均出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其中,最长的保留学籍年限可达8年。目前,“弹性学制”政策已全面实施。

    随后几年,相关政策陆续密集出台。2018年,教育部提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平台。”2019年提出“建好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和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2020年提出,支持和鼓励高校探索“创业型人才”选拔测试工具和方法,通过转专业、辅修等制度,探索开展专业化的“创业型人才”二次选拔培养……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强调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例如,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要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允许到本地就业创业的往届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毕业生及失业青年进行求职登记、失业登记等。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已延伸到课程、教师、实践等人才培养的各个重要环节。

 “课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所以我们把创新创业的课程在大学里要抓得很紧。”2021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全国高校已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累计开课3万余门,上线的创新创业慕课有1.1万多门。同时,组织编写了创新创业专门教材4000余种,依托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推出了156门国家级一流双创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健全,线上线下“金课”持续丰富。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在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师资结构也得以优化。吴岩指出,要推动学校双创教师由双师型教师担任,特别是要聘请一批各行业优秀人才来担任兼职创新创业教师。

    同时他也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10月,全国高校创新创业专职教师有3.5万余人,兼职的创新创业导师有接近14万人。除此之外,还组建了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员资源库,首批已经有4492位导师入库。

    自2015年起举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涌现出来。

 “七届大赛累计603万个团队的2533万名大学生参赛,实现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贯通。据统计,仅6届大赛的400多个金奖项目就带动就业达50多万人。”吴岩称。

 “高校里面创新创业绝不仅仅是大赛,要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2021年10月,吴岩曾指出。

    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闫玉刚介绍,从最开始,学校就注重“以赛促学”,从低年级学生的“大创计划”开始,将二者进行密切结合。学校的双创服务公号,会定期发布相关的消息,发布报名参赛指导,组织竞赛复盘分享会,也会邀请知名投资人,给学生的项目“问诊”,“比如说像去年我们是邀请五个投资人,找了五个会议室,学生们可以拿着项目挨个找投资人聊,这是很好的实践指导过程。”

    吴岩表示,此外教育部还将推出一批国家级双创学院,打造一批国家级双创实践教育中心,充实创新创业人才库和导师库……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个全覆盖、多层次、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创业实践层面上,教育部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创计划”。据教育部2021年10月公布的数据,2007年以来,有一千所以上大学、139万名大学生参与了“国创计划”,累计有34万个国家级项目获得总计58亿元的资助。

新京报记者 冯琪 刘洋

上一篇: 聚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治生态顽疾 促绿色发展
下一篇: 高温津贴是不是该涨涨?“高温月”能不能延长?

Copyright © 2021-2024.中华传媒与法治新闻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常年法律顾问单位:北京仁光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