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称,日本政府正在收紧对外国研究人员和留学生的入境审查。在日本停留必需的证明文件将包括海外旅行经历、在日期间资金来源等。此举的目的是,在相关人员入境日本前,确认其是否有可能将高密级科研成果或技术带往海外。
近年来,日本对外国研究人员和留学生的限制不断收紧,在经济技术领域日渐显现“随美起舞”之姿。专家指出,相关入境审查不符合日本推动技术发展的核心需求,技术封锁不符合日本的经济发展利益。日本为迎合美国搞所谓技术封锁实际上是损人害己的行为。
技术限制意指中国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严格的审查从2021年就已经开始,主要针对那些掌握所谓“敏感”信息的人士。这些人不仅要填写旅行经历和资金来源,过去曾经发表的论文或是在母国的工作生活经历也都需要填写。2021年入境日本的外国人约为15万,其中获得在留资格入境的研究人员仅有89人。今年6月1日,日本政府将每日入境人数上限提高到两万人,预计海外研究人员来日人数也会相应增加,入境审查措施覆盖范围也将更广。
据日媒报道,日本政府认为,重要技术可能通过留学生流向中国等国家。《朝日新闻》此前报道称,日本情报机构公安调查厅在一份报告中声称,“中日学术交流的内容能够在军事领域使用时,学术交流可能成为中国武器装备性能强化的基础”。
收紧对外国研究人员及留学生的限制被视作日本强化“经济安全保障”政策的其中一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经济安全保障”作为其着力推进的招牌政策之一。2021年5月,日本参议院通过《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法案包含强化供应链韧性、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审查、敏感专利非公开化、官民协作强化尖端技术研发等四大内容,将从2023年左右开始分阶段实施。
此前,日本曾多次在技术领域与美国开展合作,表露出明显针对中国的意味。2022年1月,岸田文雄与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同意设立日美经济版“2+2”会议机制,以在供应链和技术开发方面加强合作,在尖端技术领域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日美商议设立限制尖端技术出口的新框架,范围涵盖半导体设备、量子密码、人工智能等,并协调美国的欧洲盟友加入。
追随美国意在利益
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政策与美国相关政策联系紧密。近年来,美国在出口政策、投资限制、技术和交易限制等方面打压中国,2020年修订“外国直接产品规则”限制华为公司;2021年利用“实体清单”“芯片禁令”等手段不断对中国企业进行单方面制裁;2022年颁行的所谓“涉疆法案”也包含了相关科技限制条款;近期公布的《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明确禁止接受该法案支持的企业在中国扩大先进芯片生产。
分析人士认为,拜登政府重视在科技、产业与贸易等领域构建“制华同盟”,以维护经济安全为名,使用“强制性经济方略”的范围大幅扩大,强度大幅增加,体现为针对中国的经贸管制、投资规制及人才签证限制等。日本政府在机构、政策及法制方面加紧施策,对华“竞争、防范和牵制”可能成为贯穿日本“经济安保”政策的一条暗线。
“日本以‘经济安全’为名实施系列对华举措,是迎合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日美贸易关系中,美国占据主导地位。日本希望获得更多美国市场、资金、科技成果等资源,进入美国盟友经济‘小圈子’,因此对追随美国搞技术封锁表示积极支持。当然,日本政府也有自己的算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日本日渐重视所谓‘经济安全’,一方面是因为日本迫切希望维持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自主性,在技术领先领域掌握主导权和规则制定权;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加重了日本经济安全危机感,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让日本感到一定竞争压力,日本认为中国可能对其在东亚产业分工的主导权构成挑战。”
“打在中国,疼在日本”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专家指出,日本和美国现在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协调出口管制。此前,日本“很不情愿地”追随美国对华强硬立场,把华为和中兴的设备排除在本国通讯网络之外。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丸川知雄认为,岸田文雄会在出口管制问题上谨慎行事。
刘军红分析,推进科技创新事业需要不断培养科研新生力量,日本社会深度老龄化对其科技创新发展带来压力,积极吸引海外科技人才是日本推进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从科技发展角度来看,加大对外国研究人员和留学生的入境审查,可能对日本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带来负面影响,不符合日本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政策方向。
“从科技实力上看,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日两国曾发生过激烈的半导体之争。面对日本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采取强力打压措施。此后,日本半导体行业逐渐丧失竞争力。如今在半导体领域,日本并没有太多真正能遏制、影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关键技术。日本虽然在随美对华技术封锁方面调门很高,但实际能做的不多,想做的更少。”刘军红说。
中日两国密切的经贸关系也令日本对华技术封锁可能面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窘境。数据显示,2021年度中日双边贸易总额维持在3714亿美元的高水平,中国已经连续15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后,中国和日本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国贸易迎来新的机遇期。
刘军红分析,中日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供应链、产业链联系密切,日本若盲从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日本企业可能受到巨大冲击和利益损失,属于“打在中国,疼在日本”。日本不愿意损害切身利益,因此在对华技术封锁的实际行动上需权衡利弊,慎重考量。
上一篇:
机器人已经“总动员” 未来如何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从可用走向可信共建人脸识别良性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