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民热议 > 内容

应急管理“互联网+执法”系统在全国推广应用

2022-09-23    作者:未知    来源:法治日报

全国执法检查清单实现共享共用

应急管理“互联网+执法”系统在全国推广应用

核心阅读

目前,我国已实现全国高危行业企业联网监测,构建了安全生产“智慧监管”模式,建成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实现全国执法检查清单共享共用和执法文书全流程电子化,制作成套文书时间大幅缩短,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效率。

□ 本报记者 蔡岩红

近几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得到充分应用。通过计算机视觉、视频识别等相关技术,可分析值班脱岗、进入危险区域等行为;通过卫星遥感大数据,可对危化品储罐与居民区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要求做出精准识别;运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可通过数据分析对企业进行安全风险画像,从而圈定执法重点……

新时代背景下,应急管理部立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信息化深度融入安全生产工作,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推动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近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目前,我国已实现全国高危行业企业联网监测,构建了安全生产“智慧监管”模式,建成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实现全国执法检查清单共享共用和执法文书全流程电子化,制作成套文书时间大幅缩短,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效率。

大力推进执法全过程“上线入网”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大力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

据应急管理部科信司司长魏平岩介绍,应急管理部通过“互联网+”赋能安全生产执法,建成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建立了全国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基础数据台账,实现了全国安全生产执法数据接入和执法行为综合分析,初步具备了全国执法态势分析能力。智能执法辅助工具可自动识别危化、工贸等30余类重点工艺、关键设备问题隐患,解决了以前执法检查查不出问题的难题。系统实现全国执法检查清单共享共用和执法文书全流程电子化,制作成套文书的时间大幅缩短,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效率。

“大力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旨在实现‘三个推动’。”应急管理部安全执法和工贸监管局局长杨智慧进一步介绍说。

推动提高安全生产领域执法信息化水平。全面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大力推行执法全过程“上线入网”,目的在于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由传统执法向智慧执法转变,大力提升安全生产领域执法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推动提升安全生产执法质量和效能。系统集成了全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安标库,开发了文书制作客户端和智能辅助模块,能够帮助基层执法人员学习法律知识、规范执法行为,为提升执法质量、执法效能提供强有力支撑。

推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系统通过对现场检查、立案调查、处理审批、结案归档等环节进行一体化、规范化管理,形成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案卷网上生成、执法效能网上考评等机制,实现执法行为全过程透明监督,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记者注意到,目前,全国共有1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用应急管理部统一建设的系统,有16个省(区、市)使用自行建设的执法信息化系统。“按照‘部建推广、自建对接、模块升级、数据共享’原则,在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布局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取得了执法信息化基础逐步完善、数据共享应用机制基本建立、系统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加大等初步成效。”杨智慧说,尤其是围绕工贸行业25项执法检查重点事项,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发了工贸专项执法模块并进行试点应用。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工贸专项执法已录入钢铁、粉尘涉爆等重点企业3.4万家,运用系统对1.7万家重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大危险源企业联网监测全覆盖

我国自2010年起已成为全球化学品第一生产大国,产值约占世界总量的40%,危险化学品规模总量大、管理链条长、安全风险高,历来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点领域。

“在危化品行业,基本实现了重大危险源企业联网监测全覆盖,重点接入了44万个监测点位数据,成为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重要示范应用。”魏平岩说。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储量大、能量集中,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防控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的重中之重。”应急管理部危化监管一司副司长宋宏林介绍说,近年来,应急管理部在不断完善线下管控措施的同时,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建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全国7千余家企业、2万余处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信息全部联网,持续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线上管控。系统建成运行以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如同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动态监测和自动预警,重大风险防控关口不断前移,效率明显提升,在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此外,去年3月,应急管理部印发方案,全面启动“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紧扣当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紧紧围绕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全要素数字化,细化分解企业场景17个、园区及行业场景9个,并对集团公司和政府层面场景建设提出要求,力争通过3年时间,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工业App和工业机理模型,构建“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的初步框架。

一年多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遴选80家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持续加强全过程跟踪指导,逐一评议编选10个优秀试点建设方案供全国共享,将当前安全风险大、传统手段“看不住、管不全、管不好”的特殊作业管理、日常巡检、人员定位、双重预防机制等作为必建场景,制定指南推动率先突破。目前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在重大危险源企业全面展开,5551家企业完成建设工作、完成率82%,年底前将实现全国重大危险源企业全覆盖。

远程监管监察执法确保矿山安全

在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中,近几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大力推进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整体提升防范化解各类矿山灾害事故风险的能力。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可以用执法‘一盘棋’、监测‘一张网’来概括。”国家矿山安监局网信办主任王素锋说。首先是建成全国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一盘棋”,实现煤矿安全核准、设计审查、行政许可、执法检查、行政处罚、关闭退出的全流程网上办理,开发了同案智能类推模块,给执法人员智能推送适用法律条款、历史处罚等内容,使执法更加公正、公平、规范。其次是建设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一张网”,完成了全国3423处煤矿“三大系统”(安全监控、人员定位、工业视频)联网和数据接入,可在线监测甲烷、一氧化碳等60余万个传感器、80余万名入井作业人员、4.3万路工业视频动态监控数据;完成3364处煤矿“电子封条”联网接入。各级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可随时查看任何一个煤矿的瓦斯超限、井下人员等情况。

据王素锋介绍,通过一年多的使用,全系统基本形成“线上日常巡查+现场核查”的监管监察新方式。利用系统累计开展煤矿远程监察执法3421矿次,查处隐患12013条,其中重大隐患128条。

国家矿山安监局利用接入的煤矿感知数据,开展风险分析研判,督促省级局、矿山企业开展核查处置,累计监测瓦斯报警数据45537条,对4258起瓦斯超限情况进行分析统计,通报并督促整改区域性风险和重大隐患444起。

有一组对比数据更有说服力:今年8月与去年6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开始应用时相比,全国煤矿发生瓦斯超限次数下降了1133起,降幅86.4%;全国煤矿瓦斯超限处置率上升43.8%,增幅78.2%,达到99.8%。煤矿对瓦斯超限不管不问的情况有较大改变。“数据表明,通过加快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压实了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力提升执法的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为防范化解矿山重大安全风险提供了基础支撑。”王素锋坦言。

此外,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将加快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努力打造安全矿山,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矿山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上一篇: 8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799起
下一篇: 最严最强法治保障我国创造生态和绿色发展奇迹

Copyright © 2021-2024.中华传媒与法治新闻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常年法律顾问单位:北京仁光律师事务所